舰船自动返回基地是默认机制,但通过合理操作和策略调整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关键在于理解舰船调度逻辑、计划圈运用、增援机制以及撤退指令的干预方式。
舰船返回基地的主要触发条件包括任务完成、手动撤退或舰队受损。若需长期驻守某一区域,应优先取消自动撤回功能。在攻击或封锁指令下达时,系统默认勾选完成后撤回选项,需手动取消该设置。计划圈建立后,舰队会持续执行当前指令直至玩家主动调整,因此确保指令类型为持续行为(如封锁、采集)而非单次行动(如攻击),可有效延长驻留时间。
增援机制是突破指挥值限制并维持舰船部署的核心手段。高速侦查舰先行抵达目标区域建立计划圈后,主力舰队通过增援功能加入,增援舰队会继承侦查舰的曲率速度,大幅缩短航行时间且不触发自动返回。对于母舰等低速单位,此方法能避免因单独行动导致的效率损失。需注意增援操作需在曲速航行前完成,否则舰队将恢复普通航行模式。
工程舰协同是保障舰船持续作业的重要支撑。当主力舰队需要维修或补给时,可派遣苔原级等支援舰伴随行动,通过战场维修避免因耐久度不足被迫返航。采矿作业中,工程舰与AC721运输舰混编可减少往返频率,间接延长作业时长。若需紧急终止返回,可快速派遣另一支舰队接替任务,利用计划圈重叠机制实现无缝衔接。
撤退指令的灵活运用能逆转被动局面。当系统判定舰队需返回时,立即使用工程舰携带受损单位共同撤回,可中断原有航线并重置状态。对于被敌方锁定的舰队,手动点击撤回基地后迅速取消,有一定概率清除自动返回标记。该操作需配合前哨站网络实现,多个前哨站可提供临时锚点分散敌方注意力。
最后需注意,舰船驻留时间与战略收益需平衡评估。过度延长部署可能导致资源枯竭或防御漏洞,建议通过同盟协作轮换舰队,或利用采矿平台等设施降低操作负担。战术层面应优先确保曲率通道畅通,避免因路径受阻触发系统强制返回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