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世界中形成村庄需要结合自然生成机制与玩家主动建设两种方式。村庄会自然生成于平原、沙漠、针叶林等特定生物群系,但若想快速定位,可使用指令/locate village
获取坐标,或输入含村庄的种子代码(如skylandvillage直接生成世界。对于已存村庄,玩家可通过扩建房屋、农田和功能性建筑(如铁匠铺、图书馆)来吸引更多村民迁入。需村庄规模受床和工作站点方块数量限制,每张床对应一个村民容量,而工作站点方块(如锻造台、制图台)决定村民职业类型。
若要从零开始建造村庄,需确保三个核心要素:床、工作站点方块和有效门(Java 1.14前)或封闭空间(基岩版)。基础房屋建议采用5×5的木质结构,包含1张床、1个工作方块及照明设施。繁殖村民需提供充足食物(如面包、胡萝卜),并建造至少3倍于村民数量的床。对于防御系统,围墙和照明可防止夜间僵尸入侵,而铁傀儡会自动生成于拥有21名村民及10张床的村庄中。进阶操作可尝试治愈僵尸村民,使用喷溅型虚弱药水和金苹果转化僵尸村民为普通村民,这是空岛生存等特殊场景下获取村民的有效方式。
村庄的经济系统依赖于绿宝石交易链。玩家可通过种植作物、伐木或采矿获取资源,与农民、工具商等职业村民交换绿宝石,再用于购买高级物品。自动化设计如堆肥桶农田能提升效率,农民会自主收割并补种作物。若需迁移村民,矿车运输或水道气泡柱是最稳妥的方法,避免村民因路径复杂而丢失。注意在困难模式下,僵尸围城事件可能摧毁村庄,建议在边界设置熔岩陷阱或雪傀儡警戒塔。
定期检查建筑完整性,确保所有床和工作方块未被阻挡。夜间强制村民集中到安全区可降低遇袭风险,而钟能作为召集村民的信号装置。对于大型村庄,划分居住区、农业区和贸易区能提升功能性,但需留出至少2格宽的道路供村民移动。若使用模组辅助,村庄卷轴和召唤法杖可快速生成建筑框架,但需先控制现有村庄获取权限。最终形成的村庄规模取决于资源投入和规划合理性,持续优化布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